- 上一篇:蛋糕做法太简单,赶快来看看!
- 下一篇:你做的蛋糕面包,为啥总是翻车塌成饼?
烘烤反应的主要变化
1、面包表皮的变化
烘烤过程中,面包表皮的水分损耗会比面包内部的水分损耗多得多。当面团坯送入烤炉后,在经辐射、传导和对流热量的作用下,面团坯表层剧烈受热,水分蒸发强烈。
内部大概能保有40%~45%的水分,而表皮的部分只能保有20%以下,外侧的甚至只有10%以下的水分。
面团在pH5.0~5.5、温度160℃时,美拉德反应开始显著进行。面团外层变硬、变脆并着色,这种现象就是表皮形成。
2、面包结构的变化
面包组织结构的好坏除了受到烘烤条件的限制之外,还与入炉前的各工序条件息息相关,例如发酵程度、醒发程度、搅拌程度等。
以吐司为例,理想的蜂窝结构应当是:壁薄、孔小而均匀,没有大孔洞形状稍长,手感柔软而平滑的。
3、微生物变化
面包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和部分产酸的微生物。当面包胚放入烤炉时,面包的膨胀还在继续,酵母会开始旺盛的生命活动,使面包继续发酵并产生大量气体而膨胀。因此在放入烤炉前要注意不要发酵过度。
在38℃时,酵母的发酵活动达到顶峰,到55℃的几分钟后,酵母才会全部死亡。
而面包中的产酸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。各种乳酸菌的适应温度不同,嗜温性的为35℃左右,嗜热性的为48~54℃。到60℃时就会全部死亡。
4、生化学反应
接近60℃时,越是高温,酶的作用越活跃,挥发性物质也随之增加,面团变得柔软,即面筋通过蛋白酶的作用软化,淀粉通过淀粉酶的作用液化、糖化,使面团整体变得柔软,有利于炉内延展。
以上都是烘烤反应中比较重要的反应,但作用在不同的烘焙品,当然也需要对应配方、面团重量、成型方法、期待的气孔组织、口感等需求进行调整。
烘烤不当而可能造成的不良成品
1、温度条件
温度过高时,面包的体积较小,虽然表皮的颜色浓郁,但口感会过于湿润。
如果是甜面包,还容易产生斑点,出现烘烤不均以及表皮和内部剥离的情况。
温度过低时,面包体积会偏大,上色淡且缺乏光泽,面包表皮很厚,口感干涩粗糙,风味也不好。
2、内部蒸汽
内部蒸汽过多时,炉内膨发虽好,但表皮会很厚,且容易在面包表皮形成水泡。
内部蒸汽过少时,面包表皮会出现裂纹,表皮和内部容易剥离,而且面包上色暗淡,也没有光泽。
其他
入炉前,如果面团干燥或接触到冷空气、水雾的话,容易使面包表面形成白色的斑点。
面包出炉之前,若在烤箱内受到冲击,面包正中会出现白色轮状痕迹。
烤箱的理想温度,是让面团在炉内膨发时,在最初的25%~30%的时间里完成,接下来 35%~40%的时间内面团着色和固定,最后 30%~40%的时间面包表皮形成并完成褐变反应。
如果对时间、温度把控不准,可以找一个配方接近的面团种类,用来参考烘烤温度。
以蛋糕为例,小的蛋糕应该用高温而短时间的烘烤,而厚的蛋糕则要用低温、较长的烘烤时间。
通常来说低温是指160℃至170℃之间,高温是190℃至232℃之间;常温是指 171℃至189℃之间。
那么可以推断,乳沫类和轻奶油蛋糕应用高温烤焙;重奶油和戚风类应用常温烤焙;水果蛋糕和大型蛋糕应用低温烤焙。
这里提供一些烘焙品的烘烤温度及时间参考:
重量
温度
烘烤时间
100g以下
200℃左右
上下火同样大小
12-18分钟
100g-450g
180℃
下火较上火大
18-40分钟
450g-1kg
170℃
下火较上火大
40-60分钟
示例:
1、50-80g碱水面包,上下火220℃,烘烤16分钟
2、450g布里欧修面包,上火170℃,下火220℃,烘烤28分钟
3、450g白吐司面包,上火170℃,下火180℃,烘烤36分钟
理想状态下,烘烤后的面团表面均匀齐整,面包表皮柔软,且由于面团表面蒸汽的冷凝作用,延缓表皮的干燥紧缩。淀粉的糊化会使面包表皮产生光泽,美拉德反应使表皮成功着色。
除了要掌握温度、湿度、时间、蒸汽等要素,为了避免烘焙品烘烤后凹陷、缩塌、侧面塌陷等常见现象,简单的方法就是对出炉的烘焙品“震一震”。可以将模具从上往下摔落、敲击,这样就可以将面包或蛋糕中的高温气体和外部的低温气体进行置换,从而让成品的气孔组织更加细腻,防止侧面塌陷。
以上就是本次关于烘烤反应的分享,理解烘烤反应可以更好地烤出口感与品质上乘的烘焙品。